4月25日,《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》(下称《蓝皮书》)专家解读会在北京举行,该解读会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与能链共同举办。来自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的专家,在会上对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,并对未来趋势予以展望。
今年4月11日,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在西安发布的《蓝皮书》指出,2022年,中国石油流通行业积极应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,行业总体实现平稳运行。
2022年,中国油气行业勘探开发力度持续提升,全年原油生产总量达到2.05亿吨,同比增长2.9%;进口原油5.08亿吨,同比下降0.9%;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1.2%,同比回落0.8个百分点。
《蓝皮书》显示,2022年,中国炼油能力增长至9.37亿吨,位列世界第一。在此背景下,国内成品油产量也持续增加,达到3.66亿吨。
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炼油能力达到9.24亿吨/年,当年净增炼油产能1260万吨/年,显著低于2015年以来的年均2520万吨/年的增速。
从成品油需求侧来看,2022年全年国内汽油需求整体减少,煤油需求大幅减少,唯有柴油需求有所上涨。
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孙仁金在专家解读会上表示,一方面,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,国内、国际航空市场不振,导致航空煤油需求大幅下降,煤油表观消费量为1969.2万吨,同比下降39%;另一方面,国家升级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,发布“国三”老旧车提前淘汰等政策,拉动了柴油市场的发展。
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.45亿吨,同比增长0.9%;其中,汽油同比下降4.6%,柴油同比增长11.8%,航空煤油同比下降32.4%。
面对2023年的炼油行业发展,中石油经研院和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给出了不同的预测。
中石油经研院表示,展望2023年,中国新建、改扩建炼油项目暂无建成投产计划,淘汰落后产能也将告一段落,国内总的炼油能力将维持在9.24亿吨/年。但未来几年,国内三桶油已获准的炼化一体化改扩建项目,山东裕龙岛等民企新建、扩建大项目,辽宁炼化一体化等中外合资、外资独资大项目将持续推进,国内炼油能力未来还将有一定增长。未来,国内炼油行业将呈现出大型化、一体化、基地化、园区化、数字化和绿色化的特征。
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化能源前首席经济学家王能全在会上表示,伴随着消费和生产活动恢复正常,成品油市场总体需求将呈现稳健增长趋势。今年一季度,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明显提升,平均开工负荷较去年四季度出现明显上涨,使得成品油产量增加10.03%至1.06亿吨。
王能全预计,2023年,中国炼油产能或将增加至9.8亿吨,有可能在2024年提前达到10亿吨大关。
今年是中国石油流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《蓝皮书》,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加油站总量约为10.76万座,同比减少110座;加油站数量的减少和公路里程的增长,导致加油站密度继续小幅降低。
近年来,国内炼油产能持续增加,加之电动汽车行业异军突起,挤压了车用燃油需求的增长,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。而加油站总量的下降,意味着加油站行业的存量竞争正进一步加剧。
与此同时,国内石油流通行业的转型也在持续推动中,品牌化、数字化和综合能源化成为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新方向。
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加油站运营商,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率先开始加油站的跨界发展,“两桶油”已经打造了多个集合加氢、充电、加油功能于一身样板“综合加能站”,朝向“油气氢电非”方向转型。在“加能”之外,加油站的品牌服务建设,非油业务的拓展,同样是石油流通行业未来竞争的重点。
孙仁金认为,“油气电氢服”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将提速,进入规模化布局阶段;加油站非油业务将更加多元化、规模化连锁经营特征将更明显,行业智慧升级、低碳化转型将转化为商业利润增长的新动能。
能链港事业部总经理高晓嵩表示,成品油零售市场有大量的民营加油站,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格局,想要摆脱同质化竞争、影响力弱的局面,就要向品牌化、数字化、综合能源化这“新三化”方向转型。未来加油站的竞争不能再靠价格,而是靠产品、服务和品牌的差异性,形成更高溢价。